|
关于征集优秀课程设计的通知 | |||||||
发布时间:2021-02-04 来源:山东省教科院 点击数:0次
|
|||||||
鲁教科院函〔2021〕2号 各市教科院(教研室、教研中心):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党中央、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有关要求,探索国家课程方案落地、核心素养落实、课程标准落细之道,发挥课程方案育人载体作用,提升我省课程设计专业化水准,经研究,决定面向全省征集并评选一批优秀课程设计作品。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: 一、课程设计类别 本次征集活动设学校课程规划方案、国家课程Ⅰ-基于课程标准的学科教学方案、国家课程Ⅱ-综合实践活动(与劳动)课程方案、校本课程方案(含地方课程)四个课程设计类别。 二、课程设计要求 A类:学校课程规划方案 参评作品要系统思考学校背景、学校课程规划方案编制依据(如国家教育政策、学校育人哲学、学生需求、学校特色、社区需求等)、课程目标、课程结构、课程实施、课程评价、课程保障等,具体撰写内容要求请见“附件1”,字数不限。 B类:基于课程标准的学科教学方案 1.参评作品须涵盖以下两个层面:(1)某一学科某一学期的课程纲要;(2)上述学期课程纲要中某一单元教学方案(含该单元2-3节课时教学方案)。 2.课程纲要要求:课程纲要分一般信息和正文两部分。一般信息包括学科、年级、班额、设计者、课时、教材版本等。正文包括以下内容:学生学习背景分析、学期课程目标、课程内容、课程实施、课程评价、所需条件或资源、主要参考文献等。学科课程纲要的撰写格式和要求请参考“附件2”。 3.单元教学方案要求:(1)提供1个单元的整体教学方案,与上述学期课程纲要一致。(2)单元教学方案分为一般信息和正文两部分。一般信息包括单元名称、设计者、班额、年级、学科、课时、教材版本等。正文包括:背景分析、教学目标、评价任务设计、教与学活动过程安排等。(3)单元教学方案的撰写格式请参考“附件5”。(4)单元教学方案中,除本单元整体教学方案外,还应包含单元内所有课时教学方案,课时教学方案的撰写格式和要求请参考“附件6”。 C类:国家课程Ⅱ-综合实践活动(与劳动)课程方案 1.该部分包括综合实践活动课程、研究性学习、劳动教育、研学旅行课程等。可从上述分类中任选一项。 2.撰写要求:1份课程纲要+1个单元教学方案(含该单元2-3节课时教学方案)。综合实践类课程纲要撰写格式和要求请参考“附件3”,单元整体教学方案撰写格式和要求请参考“附件5”,课时教学方案的撰写格式和要求参考“附件6”。 D类:校本课程方案 1.参评方案须涵盖两个层面:(1)1份课程纲要(2)1个单元教学设计(含该单元2-3节课时教学方案)。 2.撰写要求:1份课程纲要+1个单元教学设计(含该单元2-3节课时教学方案)。校本课程类课程纲要撰写格式和要求请参考“附件4”,单元整体教学方案撰写格式和要求请参考“附件5”,课时教学方案的撰写格式和要求参考“附件6”。 三、文本要求 请务必按照目录顺序(目录顺序见“附件7”),将A、B、C、D四类课程方案撰写在一个doc文档中。doc文档命名为“地区+学校+课程设计”。 doc文本格式要求:页面设置以自动格式,以A4纸规格排版,正文用宋体五号字,行距为1.25倍。 四、参评要求与奖项 (一)参评要求 参评者以学校为单位,每所学校提交包含A、B、C、D四类课程设计在内的一整套参评作品。 (二)奖项 1.学校整体课程方案设计奖(评委将把上述A、B、C、D四类课程方案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评审)。 2.单类课程方案奖(评委将对上述A、B、C、D四类课程方案分别进行评审)。 3.学期课程纲要奖(评委将对上述B、C、D三类课程方案中的学期课程纲要分别进行评审)。 4.单元教学方案奖(评委将对上述B、C、D三类课程方案中的单元教学方案分别进行评审)。 以上每类(项)参评作品的署名均不得超过5人。 各市教科研机构组织本市评审工作,择优报送省教科院。 五、课程设计优秀作品报送数量 每所参评学校需向市级组织者提交一整套课程设计作品(含A、B、C、D四类),每所学校限报1套。各市报送学校数量不超过40所,其中,小学20所,初中15所,高中5所。 六、时间与安排
七、报送材料要求 (一)各市统一报送作品,不接受学校或教师个人单独报名。 (二)各市教科研机构以压缩包的形式发送优秀作品,命名格式:“**市+优秀课程设计”(此命名格式是指各市组织者提交省教科院邮箱时的命名要求,各学校向各市组织者提交作品时,命名要求由各市组织者确定)。各市组织者提供的压缩包,务必包含以下内容:1.优秀课程设计征集作品汇总表(见附件8);2.一份本市推选优秀作品的单位名单;3.一份优秀作品单位名单加盖公章后扫描的电子版;4.各学校参赛作品。请于2021年7月20日17点前,将参赛作品以压缩包方式发送至sdkczx@163.com。各市负责人请掌握好时间,及时布置评选事宜,按时提交参评作品,过期恕不受理。 八、注意事项 (一)本次活动不接收纸质材料,所有提交的电子材料请自行保留,组织方不负责退还。 (二)优秀课程方案申报人必须是申报成果的实际研制者和著作权人,如有不当引用、抄袭或剽窃他人成果,将被取消参赛资格,并承担由此产生的道德与法律后果。 (三)未尽事宜请与联系,联系人:贾修建,0531-55630353。
附件:
2021年2月3日 |
|||||||
上一篇:关于公布2020年度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结题通过名单的通报 | 下一篇:关于转发《2021年度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申报公告》的通知 | ||||||
|
|||||||
版权所有: 鲁ICP备16004198号-1
地址:济南市中区土屋路3—1号 后台管理